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,与葡萄酒和啤酒并称为世界三大酿造古酒,其用曲制酒、复式发酵的酿造方法,唯中国独有,堪称世界一绝。
黄酒起源于大概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晋代江统在《酒诰》中说:“有饭不尽,委于空桑,郁结成味,久蓄气芳。本出于此,不由奇方”,说的就是粮食酿造黄酒的起源。
关陇黄酒,就是西北黄酒,发源于陕西省西安市,是隋唐时期关陇贵族集团的历史遗产。
关陇集团,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(或称为六盘山)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“关陇集团”,史上最强军政集团,孕育了三大王朝,控制了中国500年历史的军事集团。
中国黄酒自隋唐和宋朝以来,就有着“北关陇,南绍兴”的南北局面。
关陇黄酒、关陇贵族黄酒、西安黄酒、兰州黄酒、骏马岭黄酒、大顺城黄酒、罗川古城就,主要以黍米黄酒、糯米黄酒、红曲黄酒为主,黍米就是糜子、大黄米、酒谷米。
展开剩余78%中国是最早用药曲酿酒的国家,药曲的发现、人工制作、运用大概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,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大概1800年的时间。
根据考古发掘,我们的祖先早在殷商武丁时期,就掌握了微生物“霉菌”生物繁殖的规律,已能使用谷物制成曲药,发酵酿造黄酒。
到了西周,农业的发展为酿造黄酒提供了完备的原始资料,人们的酿造工艺,在总结前人“秫稻必齐,曲药必时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。
秦汉时期,曲药酿造黄酒技术又有所提高,《汉书.食货志》记载:“一酿用粗米二斛,得成酒六斛六斗”,这是我国最早用稻米曲药酿造黄酒的配方。
公元前200年的汉王朝,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,历时1200年,是我国传统黄酒的成熟期,而后进入了灿烂的发展时期,酿造工艺流传至今。
黍米黄酒,是选用纯绿色优质黍谷米作为原料,经过糗糜糊化、麦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而成的黄酒。
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改良后,黄酒色泽更加透亮,糊粮香味更加浓重,口味酸甜厚重,降低了酒精含量,饮后余味悠长,
并提高了储存时间(由于酒精度数低很容易变质,经过二次熬煮,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,在5-18度的温度下保质3年,在密封状态下保质10年以上)。
黍米黄酒,可以常温饮,也可以热饮:在炎炎夏日,喝一杯常温黍米黄酒,不但起到解暑降温的作用,还会增加体力,精神焕发;
在北风凛冽的隆冬季节,将黄酒倒入砂锅,加入适量红糖、姜片煮沸,喝一杯热气腾腾的黍米黄酒,使人浑身发热,周身温暖,抵御风寒。
黍米黄酒,既可作为药引子,提高中药效果,又可作为调料去腥膳、增鲜香。
同时,黍米黄酒具有营养保健功能,含有19种氨基酸,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,
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,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,故又被称为“无米干饭”,因女人坐月子用其作为补品,又叫“月子酒”。
长期适量饮用,可以改善肠道功能、增进食欲,滋阴壮阳、舒筋活血,美容养颜,提高免疫力。
一般冬季酿造的黍米黄酒,口味最佳,春秋次之,夏季最差。
骏马岭黄酒是在冬季酿造,因其是纯黍谷子米酿造,
不加任何添加剂,酒精含量极低,酸甜可口,兼具营养保健功效,是其他饮料不可比拟的纯天然保健饮品,已成为男女老少皆饮的大众饮品,
尤其是在春节,已成广大城乡民众走亲访友的上佳礼品和必备饮品,在当地已小有名气。
黍米黄酒优良的品质、上佳的口感、显著功效深受当地民众的认可,在第十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银奖。
西安黄酒馆,就是西北黄酒馆,也是黍米黄酒的集中营。
发布于:陕西省